糖心vlog系列: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下载-南北皆宜的“中国酒都”宿迁:下一程如何更“醇厚绵长”
鸿门宴上酒香未散,乌江畔烈酒入喉。在西楚霸王项羽的传奇故事中,酒扮演了重要角色。
千年后的谷雨时节,项王故里宿迁以酒会友,邀天南海北的客人前来走一走,看一看。
4月20日,2025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开幕。作为宿迁每年固定举办的重要节庆活动,酒都文化旅游节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成为推介宿迁文化旅游、促进经贸招商的重要平台。
正如宿迁市委书记盛蕾所说,“谷雨的雨,润泽的是绵绵相连的希望;宿迁的酒,酿造的是期许南北的深情。”
宿迁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也曾是古徐国、泗水国、钟吾国的都城。宿迁自古“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南北兼具、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地处北纬33度黄金酿酒带上的宿迁,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2012年,宿迁荣获“中国白酒之都”称号,与宜宾、汾阳、仁怀并称“中国四大酒都”。
这是一座酒香四溢的城市。而宿迁的发展之路,同样是绿意盎然,幸福绵长。

2025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 宿迁市委宣传部/图
南北交融的“皆宜之城”
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有诸多标签,如项王故里、水润之城、江苏生态大公园。而将坐标放到更大的视域中,宿迁是一座南北交融的“皆宜之城”。
宿迁处于南北过渡带,既有南方的温婉,又有北方的豪爽。南北交融,东西相连,宿迁市委书记盛蕾在推介宿迁的时候,称这里是“最南方的北方和最北方的南方”。
位居南北中心“C位”地带的宿迁,究竟有多“皆宜”?
宿迁地处淮河流域,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兼具,南拥中国第四大、北接第七大淡水湖洪泽湖、骆马湖,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湖两河”地理标识的设区市,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1/4。
湖与河里既有南方的时鲜也有北方的水产,田与地里既种南方的稻谷也种北方的小麦,湖光潋滟尽显水乡柔美,碧野连天犹存粗犷意象,让宿迁的每一个季节都一面豪迈大气,却又一面柔情款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通贯南北的和合气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宿迁的方方面面。比如宿迁的淮海戏、泗州戏、柳琴戏等地方剧种,既吸收了秦腔的高亢激昂,又融入了昆曲的婉转细腻,谁来都能听得懂;从饮食来看,宿迁人中午吃南方习惯的米饭,晚上则用北方喜欢的面食,一站打包南北美味。
汇聚南北、融合四方的城市特质,也造就了宿迁人热情好客、率真爽朗的性格特点,淬炼出文明有礼、守信重诺的精神品格。盛蕾表示,此前宿迁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成、第二的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开放、文明、诚信已成为宿迁最鲜明的精神内核。
宿迁的宜,自然也体现在了酒里。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都非常适宜酿酒原辅材料的生产种植和各种酿酒微生物的栖息繁殖,孕育了“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
千年“醉美基因”
宿迁酒文化源远流长,杯盏交错间,流传千年。
资料显示,1977年,双沟地区发掘出一件距今1800万年的长臂猿化石。研究发现,其骨骼化石显示的醉态是食用自然果酒所致,因而震惊世界,这就是“双沟醉猿”。该化石的出现揭开了宿迁酒文化的历史之源,也成为宿迁“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的有力证明。
中国白酒诞生定型于隋唐、发展成熟于宋元、繁荣鼎盛于明清,在1300多年历史中,宿迁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宋元时期,双沟镇就是“南街到北巷,三步两槽坊”的酿酒胜地,家家酿美酒,户户备佳酿。目前,宿迁仍保存着2000多口明清窖池、3800多个古代陶坛。
宿迁现有“洋河”“双沟”两大名酒。中国白酒业素有“茅五洋”之说,其中的“洋”便是洋河,这也是宿迁手中的一张“王牌”。从产量上来看,宿迁的白酒行业产值占据江苏全省近八成、全国的5.8%。
当下的宿迁,正在全力推动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白酒为重点、多品类酒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市委书记盛蕾表示,宿迁坚持将酒都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每一滴酒元素都在融入城市的肌理,处处飘着酒香、溢着酒意、流着酒韵,酒与城深度融合、互荣共进,形成了融名酒古镇、酿酒基地、酒庄酒街等于一体的“中国酒都”。
城市底蕴在酒的历久弥香中更显醇厚、更添魅力。
酒城融合的新“度数”

宿迁的城市风景 微信公众号“宿迁发布”/图
在宿迁citywalk,几乎到处都能找到酒元素,酒文化早已融入市井烟火。酒庄、酒街,非遗技艺展示、封藏大典等活动,无不彰显着“酒都”的身份认同。
比如,在酒都公园里,来一杯梦之蓝拿铁,感受酒与咖啡的味蕾碰撞;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的明清窖池群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在酒厂里可以直接品尝洋河72度原浆酒;游客还可以体验私人定制的专属酒。从洋河陶坛库、白酒银行、百年地下酒窖到双沟珍宝洞、酒海,再到泗阳五里井、汉文化广场,在宿迁处处可以体验到飘着酒香、透着酒韵的文旅项目,吸引白酒爱好者来参观。
宿迁正把酒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酒旅融合”旅游新趋势悄然兴起,通过白酒文化与旅游体验的深度结合,宿迁正努力让游客沉浸式感知酿酒工艺精髓,解码中国酒文化基因。酒都公园、洋河大道、金樽坊酒街、“红高粱”酒文化体验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行,洋河酒厂、双沟酒厂顺利创成全国酒文化工业旅游示范点,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宿迁正在多样化、差异化打造酒文旅项目,推动酒城、酒旅融合走得更深。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宿迁正站在产城融合的新起点,以酒为题与世界对话,当文化的基因链、生态的能量场、产业的生态圈三重共振,宿迁的美酒产业必将激活文化的原动力,重塑生态的价值,突破产业的边界。
如今,宿迁白酒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打造出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绿色、智能、高端生产体系。2024年,全市酿造(酒)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4%,正朝着千亿级目标稳步迈进。
当然,宿迁的目标绝不止于产业规模。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宿迁积极构建“一主一核一副多极”大酒都格局(“一主”即中心城区,“一核”即酒都核心区市洋河新区,“一副”即副中心双沟,“多极”即各个县区多点推进),着力塑造一座飘着酒香、透着酒韵的酒都名城。
2025年宿迁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提升“中国酒都”影响力,实施“酒都核心区+区域性特色酒庄”联动战略,支持洋河股份做大做强,推动中小酒企“上台阶”。
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是典型的后发快进型选手。二十九年间,宿迁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从农业小市到工业新城,经济总量已经从建市初的全国第146位持续跃升到第67位。
盛蕾表示,“展望明天,宿迁三十而立、大有可为,我们将咬定青山、全力壮大总量,滚石上山、全面提升质量”,宿迁将坚持“工业兴市、产业强市”不动摇,构建完善“615”产业体系,聚焦产业主体、链条、集群、生态,向强而进做好千亿产业、上市企业的培育,向新而行做好一束光、一张膜的文章,向远而谋做好绿电产业、零碳园区的探索,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业赋能城市,文旅激活传统,这座“中国酒都”的下一程,也将更加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