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官网小桃酱:糖心vlog桥本香菜18-耒水铊异常事件反思:建议高风险流域增加铊自动监测站网密度
近日,“湖南耒水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铊浓度异常”引发关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3月31日发布公告称,耒水流域(郴州-耒阳段)铊浓度出现异常以来,在生态环境部应急办和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省级加强统筹协调和现场督导,郴州、衡阳上下游协同联动,有关各方全力应对处置,目前耒水水质已全线恢复正常,各监测点位铊浓度均在0.1微克/升以下。

根据疾控部门检测数据,自3月16日以来,耒水河段各自来水厂出水水质一直稳定达标,供水安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督促指导郴州、衡阳市加强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更好守护水生态安全。
“耒水铊污染事件体现了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和污染源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4月2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高级研究员沈苏南针对“湖南耒水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铊浓度异常”事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铊伴生矿相关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次生”铊污染显现,反映出,在铊污染高风险地区,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她建议,在铊污染高风险地区,扩展开展铊污染物监控企业的覆盖范围,增加地表水铊自动监测站网密度,并加强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信息、地表水和水源地水质日常监测信息公开和应急监测信息公开。

水泥厂窑炉灰造成湖南耒水跨市断面铊浓度异常
澎湃新闻曾报道,3月16日20点,湖南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水质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事发后,生态环境部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时间派员赴当地指导参与事故调查处置。导致此次铊浓度异常的源头企业已经摸清,非涉铊企业。
“很意外,我们排查了半天,不是涉铊企业,想都想不到,不是涉铊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排放。”一位了解此事的相关人士说。
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和央视新闻的报道,造成此次铊污染的源头是一家水泥厂。水泥厂在日常的环境监管中并不涉铊,但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当地水泥企业生产中所用的原料里,铊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原料中的铊会在高温煅烧过程中熔出,并富集在炉窑底部和周边。从去年年底开始,该水泥厂实施整条生产线的拆除工作,但在拆除过程中,窑炉内残存的含铊灰尘大量泄漏出来,经过雨水冲刷流入厂外的坳山河,后经郴江河流入耒水河,导致耒水河持续数日铊超标。
“窑里面有富集铊的粉尘,散落在地面上,含量高的时候每千克几千毫克。”生态环境部华南应急所专家黄荣新说。

湘江流域“铊因子”加密监测帮了大忙
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也是重金属污染高风险地区。自“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在水环境常规监测工作中,对湘江流域所有断面每月加测铊。 2020年,湖南省推进湘江流域铊专项整治,加强了监测预警,定期对重点断面、水源开展“铊因子”加密监测,在重要饮用水源地、主要交界断面、重点涉铊企业和园区下游安装了47套铊自动监测系统,对全部除铊设施安装电力智慧环保监测设备,涉铊企业在总排口、雨排口、除铊设施等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切实发挥监控预警作用。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推动涉重金属排污单位开展镉、铊、锑等特征指标自行监测,在湘江流域重要干支流和重点断面建设铊、锑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支撑湘江流域铊、锑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预警。监测队伍尤其是市县级监测队伍建设加强,提高监测装备能力,规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优化重金属监测手段,逐步完善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重金属污染因子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的能力。
“此次事件中,铊自动监测系统及时对郴州-耒阳市交界的大河滩断面的铊超标发出预警,为应急响应争取了时间,为应急监测提供了支持。”沈苏南告诉澎湃新闻。
高风险流域地表水铊自动监测站网密度仍需加强
铊是一种银白色、柔软的稀有重金属元素,毒性极强。铊盐无色无味,易溶于水。铊的独立矿物在自然界中极少见,主要与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明矾石矿等矿物伴生。
由于铊在自然水体中浓度通常极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并未将其列入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只作为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规定地表水水源地至少每月(地级以上城市)或者每季度(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采样检测。在缺乏地表水检测的条件下,水体中的铊污染很难被及时发现。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铊伴生矿相关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次生”铊污染时有发生:2010年广东北江铊污染;2013年广西贺江镉和铊污染造成大面积死鱼现象;2020年,湘江干流多个水源地铊超标;2021年1月20日,嘉陵江甘陕川交界断面发生铊浓度异常事件。
为严控铊污染,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办应急函〔2021〕153号),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涉铊监督和预警能力建设;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强化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涉铊涉锑行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
沈苏南认为,此次耒水铊污染事件暴露出,在铊污染高风险地区,相关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根据“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铊的企业全国共976家,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湖南省288家,江西省220家,合计超过全国的一半。湖南省企业中衡阳、郴州的企业最多,分别有74家和64家,覆盖12个行业。从公开信息来看,湖南省安装的污染源铊自动监测设备数量和覆盖行业需要增加。
“水泥厂在拆除设备过程中发生含铊炉灰泄漏事故,说明在铊污染高风险地区,水泥行业的原料采购、固废协同处置、设备拆除环节和外排雨水都需要补上铊监控这一课,并且要严控水泥厂超范围协同处置危废。”沈苏南说。
湘江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近200个,其中仅涉铊污染源集中的郴州、衡阳就有99个断面。沈苏南指出,在此次铊污染事件中,涉事企业所在的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下游和监测到铊超标的大河滩断面上游之间尚有锦里村断面,若能在锦里村断面安装铊自动监测设备,则可以更早发现异常并且缩小排查范围。她建议在高风险流域增加地表水铊自动监测站网密度。
此外,她还建议对地表水和水源地铊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公开,在出现污染事件时动态更新应急监测结果,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应急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