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樱桃资料:糖心短视频vlog下载安装官网-扫兴的朱啸虎和愤怒的机器人,谁错了?

朱啸虎最新的回应似乎不执着给机器人泼冷水了。
3 月 30 日,朱啸虎现身 2025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投资年会时,再次表示 " 很多创新都会经过一个周期,泡沫——死亡——起死回生,今天的具身智能热度太高了。" 相比此前的退出言论,朱啸虎的态度多少有了些软化,提出具身智能肯定要经历泡沫期,未来也一定会出现 DeepSeek 时刻。
此前,问出 " 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的朱啸虎,相继迎来了一批机器人创业者和相关投资者的回应。
3 月 28 日,在投中网发布的专访文章中,朱啸虎不仅声称近期在退出一些具身智能项目,并对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路径进行了 " 灵魂发问 ",并称机器人赛道 " 现在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这种变成了我们早期 VC 想回避的赛道。"
朱啸虎的 " 扫兴 " 发言被同样投资机器人的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公然反对,称 " 朱老板别闹。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大赛道,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3 月 29 日,星海图(具身智能创企)发出澄清公告,称金沙江创投于 2023 年 11 月参与了星海图天使轮融资,于 2024 年 5 月提出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星海图积极配合,并在 2024 年 9 月协助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
实际上,朱啸虎的 AI 投资策略引起纠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大模型赛道,朱啸虎也曾经发表过颇具其个人风格的 " 反共识 " 发言。而原因几乎是同样的,在朱啸虎强调 " 一直不看好大模型 " 时,找不到应用场景,看不到商业化的可能性,都是烧钱怪兽等关键词,查重率几乎 100%。
不过,从整个机器人产业来说,朱啸虎说的并非耸人听闻。据字母榜了解,除了宇树、智元融到了 C 轮、B 轮,这波趁着具身智能概念创业的机器人公司中,大多都困在了 A 轮,或者 Pre A 轮。云岫资本 CEO 高超也指出,(具身智能)这一波的爆火是好事,会吸引更多资本和创业者进入,但也要理性看待," 人形机器人现在还没有 PMF(产品市场匹配)"。
更严峻的是,第一批趁热度而上的机器人创企已经徘徊在了倒闭的边缘。去年由 00 后创始人杨丰瑜(毕业于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办的 Unix AI,据字母榜了解,最近已经从巅峰时期的百人规模缩减到 20 人左右。
或许正如众擎机器人 CEO 赵同阳所说,朱啸虎是精明和成功的商人,而创业者不是商人。在押注未来和关注当下的选择上,朱啸虎奔向了现实主义,而创业者则倾向于理想主义。
一
在商言商的朱啸虎,在大半年前就已经开始退出机器人项目了。
根据公开信息,字母榜整理了金沙江创投基金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注:部分融资金额未公开披露)。从 2021 年至今,金沙江投资多为天使轮,虽然多数项目未披露金额,但仍然透露出对技术潜力的押注,但同时又颇富朱啸虎的个人色彩,眼光准之余往往快进快出,如星海图、松延动力等项目,均在投资半年至 1 年内就退出。
金沙江在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次亮相是 2021 年投资 Nimble Robotics。作为一家主打自主仓库机器人的创企,Nimble Robotics 如今已顺利出海美国,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
随后,金沙江于 2023 年 11 月投资了星海图。根据星海图回应,金沙江创投于 2024 年 9 月退出投资,值得补充的是,2025 年 2 月星海图完成了近 3 亿元的 A 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
同时,2024 年初金沙江参与了松延动力的天使轮,金沙江创投于 2025 年 1 月退出投资,随后松延动力近期完成了过亿元的 A 轮及 A+ 轮融资。而据相关人士向字母榜爆料,金沙江在星海图、松延动力两个项目,分别投了 300 万元和 60 万元,数额并不算多。
此外,金沙江还在 2024 年 12 月独家领投了瑆爝机器人的天使轮,还有非夕机器人,尽管对人形机器人的态度颇为谨慎,但 2024 年底仍然加码瑆爝机器人,也透露出朱啸虎对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的持续关注。
目前,根据已公开信息,朱啸虎明确退出的机器人企业只有星海图、松延动力两家。至于网络热议的金沙江曾经投过宇树科技,并未找到相关信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频频出手的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本身偏好投早期项目,更多参与的轮次是天使轮 /A 轮。
在互联网时代,天使轮投资往往在百万到千万级别,但现在无论是大模型领域,还是具身智能领域,即便是天使轮,创投基金的入局成本都达到了动辄亿级。
今年正准备春招的李铮是一名具身智能相关专业的博士生,李铮告诉字母榜,他基本不会看融资额为 1 亿元左右的企业,"1 个亿的融资额很难摸到机器人创业的门槛,不管是机器人大模型研发,还是获取数据,1 个亿都不够烧的。"
而在具身智能热度见涨的 2025 年,李铮能拿到的年包已经从去年的 80 万元左右,提升到了今年的 90 万 -100 万元,涨幅超过 20%。
对于偏好小成本入局的早期投资基金来说,具身智能领域动辄过亿元的投资门槛显然过高,或许这也是导致朱啸虎不愿意投入的原因之一。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具身智能火热近一年,因为商业化和量产的难题,已有机器人企业在热潮中面临着倒闭危机。
去年势头正猛的 Unix 或许是 2025 年第一批倒下的机器人创企。
前 Unix 员工方毅告诉字母榜,入职时 Unix 的目标是做面向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但随着 Unix 人数迅速扩展到百人规模,他意识到不仅团队搭建颇为潦草," 部分高层根本不懂机器人,甚至 HR 对行业基本薪资情况都不了解。"
随后他所在的算法团队意识到家庭场景的机器人量产 " 几乎不可能 ",而等到 2024 年下半年,不仅此前对接 Unix 的猎头基本不再合作,同时 Unix 的团队持续裁员,到如今团队几乎只剩 20 多人。
一边哭 " 商业化难 ",一边疯狂造 " 钢铁侠 ",拿着投资者的钱 " 为爱发电 " 的机器人创企已经倒在春风里,朱啸虎的 " 扫兴 " 发言并不算危言耸听。
二
当创业者的理想主义撞上朱啸虎的现实主义,面对朱啸虎的 " 预言 ",机器人创企们纷纷跳出来为自己代言。
3 月 29 日,星海图(具身智能创企)发出澄清公告后,同样被爆曾拿过金沙江投资的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则在朋友圈转发了自家机器人的视频,并配文:"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众擎机器人 CEO 赵同阳也发表观点,称朱啸虎适合投见效快的快餐项目,他是精明和成功的商人,而创业者不是商人。赵同阳庆幸自己见到的投资人中,几乎有一半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也愿意一起陪跑,更是表示与朱啸虎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颇为相似的是,去年朱啸虎也向大模型创企 " 开炮 ",称 "AGI 是大忽悠 ",并表示不会投资大模型企业。
去年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在采访中回答 " 怎么看类似朱啸虎的这种市场信仰派观点?" 的问题时,梁文锋表示," 朱啸虎是自洽的,但他的打法更适合快速赚钱的公司。你看美国最赚钱的公司都是厚积薄发的高科技公司。"
作为商人,朱啸虎判断高投入而商业路径不清晰的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投产比并不高,从理性计算上是合理的。
作为创企,无论是梁文锋创建的 DeepSeek,还是众擎机器人等公司,都对技术创新本身充满信心,而他们与朱啸虎的态度分野,更多是理想主义撞上现实主义的矛盾显现。
而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理想派们正在迎来春天。
曾经波士顿动力就是上一批 " 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 ",在 2016-2017 年间,其开发的 Atlas 机器人也曾是业界典范。但从 Google 到软银到现代汽车三易其手,波士顿动力也因为通用性撑不起商业化而接连卖身。
如今具身智能领域被大模型充值了信心。
2024 年 3 月 13 日,OpenAI 投资的 Figure AI(美国人形机器人创企)结合了 OpenAI 的视觉语言模型(VLM),其开发的 Figure 01 人形机器人可以听懂指令,与人类对话,这也被视作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在国内,智元机器人也发布了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简称 GO-1)。
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让创业者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真正能够完成复杂动作甚至替代人的可能性。
从单纯的听令行事,到能通过理解语言执行复杂任务,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硬件是肢干,大模型是大脑,大脑无疑是最重要的。等待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期,这也是让创业者敢于出来叫板朱啸虎的底气。
需要注意的是,从 OpenAI 到 Google DeepMind,不少头部 AI 大厂都在将支持聊天机器人的多功能学习算法(即基础模型)接入机器人。在 3 月 18 日的英伟达 GTC 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正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 GROOT N1,英伟达机器人技术营销经理 Gerard Andrews 也颇为乐观," 我们相信,我们正处于机器人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
变化传达到了具身智能的招聘市场。" 去年招聘的重点是应控模仿和需求方案学习,今年则偏向于大模型。" 李铮告诉字母榜,现在主流的具身智能企业,包括逐际动力、智元等等今年都在招募大模型相关的岗位。
"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或许不能单纯用钱衡量。就像家里买钢琴,一来买得起,二来是因为有一群急于在上面弹奏乐曲的人。" 正如梁文锋所说,在机器人创业者们看来,大模型让他们有了机器人真正完成复杂动作甚至替代人的可能性,而这些似乎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
三
技术的突破不只是创业者敢于叫板朱啸虎的底气,也未尝不会推动朱啸虎重新投入具身智能。DeepSeek 就是例证。
即便在采访中,朱啸虎提到,去年金沙江不投大模型面临质疑," 但今年 2 月份我在新加坡见了很多美元 LP,他们说谢谢你们,没有在基础模型上浪费一分钱,所以大家对你的信任程度反而是提高的。"
但明确表示不投大模型的朱啸虎,还是在 DeepSeek 引发大厂更新潮时表态说:"DeepSeek 快让我相信 AGI 了。" 同时,一旦 DeepSeek 开放融资,朱啸虎不仅 " 肯定会投 ",并且表示 " 价格已经不太重要了,关键是参与在这里面。"
其实去年至今大模型行业的激烈竞争并没有变,大厂百亿级的成本投入也没有变,只是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让朱啸虎改变了心意。
而一旦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 DeepSeek 时刻,在商言商的朱啸虎未尝不会再次回心转意。
云岫资本 CEO 高超也提到,2021 年上半年,云岫资本曾作为财务顾问帮助宇树完成 B 轮融资。但当时的投资机构,很多都怀疑 " 这类产品会有多少人去买、买回来干什么用?" 由于这些在当时都属于非共识。
宇树科技路演时,云岫资本带着王兴兴的机器狗到过多家知名机构办公室去实体演示,但在融资方案上却鲜少达成一致。当时这些融资机构不投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 " 当时看到具体应用前景的发展路径相对模糊。"
如今,随着宇树科技机器人登上春晚,成为最出圈的机器人创企," 大部分客人,包括政府机构和部分企业,租赁机器人去做活动引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宇树。"8090 机器人租赁公司创始人小雷哥表示,宇树机器人出租一天定价 8000 元 -10000 元,从 2 月开始租赁至今,营收已经有了十几万元。
曾经遇冷的王兴兴也迎来了投资人的哄抢,据第一财经报道,宇树科技的下一轮估值很有可能由 C 轮的 80 亿元飙升至 200 亿元。
不过,尽管许多创业者对具身智能的万亿市场前景感到兴奋,但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专家 Rodney Brooks 也指出,一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仅仅是演示而已,往往来自那些急于引起轰动的公司。而从演示到部署可能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量产依旧是挡在大多数机器人创企面前的最大关卡。
在 DeepSeek 今年初强势出圈前,梁文锋曾表示," 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可以预见的是,方兴未艾的具身智能也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在硬核创新到来之前,不必鼓吹,但也不必太焦虑,只需要等待群体性想法改变的过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马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