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 applecp网站:糖心logo浏览器观看-管好体重,可防房颤
原创 燕声 保健时报
近期,“体重管理”“体重管理门诊”冲上热搜。为什么要减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王宁荐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又给了减重一个难以推辞的理由。研究显示,管理好体重以及维持代谢健康对于预防房颤非常重要,应作为房颤的一级预防措施。

超重和肥胖者房颤风险高
该研究共纳入49万多名成年人,中位随访14年。代谢健康被定义为:具有6个代谢健康标准中的至少4个,包括血压、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
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均显著增加房颤风险。每年体重质量指数下降超过2%时,房颤风险降低25%,尤其是从肥胖转变为超重的人群。
与代谢健康的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代谢健康和代谢不健康的肥胖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74%和76%。从代谢健康的超重/肥胖转变为代谢不健康的超重/肥胖时,房颤风险也有所增加。
此前,《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的研究就提示,中青年时期变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变化有关,暴露的体重指数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心脏所受的不良影响越严重。
肥胖危害心脏健康
肥胖是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肥胖本身可能会导致肥胖型心肌病,进而会导致心源性猝死。肥胖型心肌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最常见于40岁左右的肥胖男性。有研究者表示,肥胖之所以促发心脏性猝死,可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速发展的冠状动脉疾病、心外膜下过多的脂肪沉积(脂肪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来自挪威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保持正常的人相比,持续超重的人会增加27%的亚临床心肌损伤风险,持续肥胖的人增加70%的风险。终生体重超标增加亚临床心肌损伤风险。研究者指出,肥胖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具有代谢活性的内脏脂肪的异位沉积增加泵血负荷,血流动力学改变,营养、肠道菌群以及神经体液的异常改变对心脏能量代谢、收缩和舒张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影响心肌电生理增加房颤风险等。
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一项系统综述分析还表明,全身性和中心性肥胖均增加心衰风险。研究者分析,内脏脂肪、心包脂肪和血管组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导致微血管内皮功能(能够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等)障碍和血管壁的弹性及扩张能力降低,心内压力升高,使心功能受损。
健康减重,首推生活方式干预
怎样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指出,为了实现健康减重,首推生活方式干预。在食物选择上,主食应多吃全谷物、粗粮,减少精白米面;保证新鲜蔬果摄入,控制高糖水果和高淀粉蔬菜;优先选瘦肉、鱼虾、低脂奶类等低脂食材。指南还结合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给出食谱示例,并标注总能量。例如,东北地区春季食谱中的“铁锅炖鱼”“菜包饭”,既满足地域饮食偏好,又兼顾营养与能量控制。
运动锻炼同样不可或缺。缺乏运动是导致体重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增加身体活动量,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结合适量力量训练,能有效提升基础代谢率,消耗多余热量,塑造健康体魄。养成运动习惯,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让身体和精神状态更好。
将健康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需要强大的自律性。很多人明知超重有害健康,却难以管住嘴、迈开腿。这就需要强化自我约束,设定明确的健康目标,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拒绝高油高糖零食、减少久坐时间、坚持每天运动等。同时,家人、朋友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也至关重要,相互鼓励监督,能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助力个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原标题:《管好体重,可防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