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视频网盘资源:糖心原创出品-“五卅殉难烈士墓碑”展出:碑文由蔡元培撰写,碑身曾被炸断
2025年3月3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开幕式以一场沉浸式党课《工农联盟坚、五卅怒潮翻》拉开序幕。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一大纪念馆提供
3月31日,一块重一吨多的石碑,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与游客见面。
当天,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的“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展览共展出实物127件,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展览将持续至6月8日。
残碑记录惨案,自身经历也见证历史
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房中介绍,展览最开始的地方,有一块高约2米的残碑,是馆藏一级文物。碑身裂纹,中间断裂处为后人修补。碑重一吨多,仅运进展厅,就耗时7个多小时。这是五卅殉难烈士墓碑,用花岗石制成。碑文由蔡元培撰写。

五卅殉难烈士墓碑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摄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同年11月,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工界代表会推派代表,组成五卅烈士丧葬筹备处,专办购地建墓事宜。
1926年3月,在闸北宝兴路方家木桥北首附近,购置荒地,筹建五卅殉难烈士墓。同年5月29日,各界群众5000多人在此举行烈士公墓奠基礼。
1928年春工程告竣,同年5月30日五卅惨案三周年,各界群众举行了隆重的五卅烈士墓落成典礼。这天上海全城降半旗志哀,南京路等主要马路和戏院也都停止娱乐活动。
五卅烈士墓正中偏南还矗立有五卅纪念碑亭一座。正南面刻有“来者勿忘”四个大字,由谭延闿书写。侧面就镶嵌了此次展出的这块五卅殉难烈士墓碑。另一侧为“殉难烈士姓名籍贯和乐助建筑捐款名单”(现藏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用炮火轰毁了部分墓地建筑。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建造侵华将领白川的纪念塔,又把整个烈士墓地和墓碑全部炸毁,附近居民均遭驱逐,部分烈士遗骸则被移葬大场。
1950年上海总工会为了收集五卅烈士史料,在荒弃的墓地中发现了这块被炸断的“五卅殉难烈士墓碑”,墓碑残存二截,残碑宽82厘米,长度分别为88厘米和110厘米,仅存由蔡元培撰文的开头一段及中间一段185个字。1954年残碑被运至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收藏,该机构撤销后改由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即现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

讲解屏幕设计为在纺织的纺织机
127件实物回溯“热的血”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热的血”一词,出自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展览在叙事中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同时辅以多元创意展项和现代展陈理念,力求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还原五卅运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
参观的观众
展览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丰厚的馆藏基础,共计展出实物127件,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五卅运动的多维物证,包括党成立后为推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而相继成立的多个重要机构的相关文物。
如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劳动周刊》,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的早期章程,项英在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时使用过的布包等;更精心遴选出类型丰富、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与五卅运动深度关联的数量可观的文物文献,如五卅运动期间党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社会各进步团体创办的各类“五卅”专题报刊、书籍;展现工人、学生、商人团结抗争的各类传单、宣言、标语、信件以及使用的多种工具和自制武器等,让观众透物知史、透物见人、透物生情。